这个五一假期,南京的各大景区游人如织。记者在夫子庙景区看到,虽然人潮涌动,但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处处可见,他们协助工作人员指引方向、分流人群,解答疑问,热心服务赢得了景区管理人员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4月29日和30日,记者采访了多名志愿者,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心得、感悟和收获。
来自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的大二学生仲茜茜是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的志愿者。“我学的是金融专业,但对历史很有兴趣,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中学课本上学到了一些,但不是完全了解。假期前听说这里招募志愿者,我就报名参加了,一方面可以为游客服务,一方面还可以再学习这段历史。”她告诉记者。
她主要负责解答游客的各种问题,非常琐碎。因为瞻园虽然不大,但里面的路曲曲折折,初次来的游客大多辨不清方向。厕所在哪里?出口在哪里?在哪里盖章?……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她应接不暇。一些游客因为出景区集合的时间要到了,但绕来绕去找不到路,脾气就不好,她需要耐心地解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前我觉得做志愿者是挺容易的事,但这次经历对我最大的感触是:不论遇到什么事情,要讲究处理的方式和语言的表达。如果解答完成后,游客对我说一声谢谢,我就非常开心,这是在学校里感受不到的。”仲茜茜说。
她是从上午8点一直服务到下午5点,空隙时间,还把馆里的展览看了一遍,对这段历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很累,但很充实。
刘欣琦同样来自审计大学,今年大一。她的老家是四川,如果回家,路上就要花两三天,不如留在南京。“一直听说江南的园林很美,但还没有实地见过。瞻园是金陵第一园,我就想来看看,这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园林之美。”刘欣琦觉得既能为大家服务,又圆了自己的梦,太值得了。
她这次做志愿者还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很多游客并不知道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和瞻园是一个地方,都问她:我是来看瞻园的,为什么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来了?
刘欣琦为了做好志愿者,之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功课,所以对于游客这些问题,都能对答如流。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她一天下来做得较多的事是劝游客不要随意去触碰文物。“我们对文物要有敬畏之心,一些游客喜欢去摸,还会上前拍打,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因为人太多了,所以我要不停地讲,喉咙也哑了,但觉得为保护文物作了贡献,也就不觉得麻烦了。”刘欣琦说。
刘梓添是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大三学生。他是福建人,因为对南京历史文化特别有兴趣,所以坚定地选择报考南京的学校,他如今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志愿者。不仅在假期,平时每周都会出来做志愿者。
“大学阶段,是一个踏入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专业课的学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尝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学阶段是一生中试错成本最低的阶段,所以,我会不断地去尝试,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对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一定有帮助,这样的话我的大学才算不留遗憾。”刘梓添告诉记者。
他积极报名参加学院青协举办的“金陵拾忆”相关活动,学习南京文化,这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向许多游客讲解夫子庙文化,展现虎踞龙盘、钟灵毓秀的南京形象,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4月30日上午9点,在南京城墙博物馆,退休老师刘建明正在为大家讲解,他已经近70岁了,自退休以后,就一直担任夫子庙等景区的讲解志愿者。
“我开始是给社区小朋友上课,然后慢慢开始做景区志愿者,比如到雨花台讲红色文化,到中国科举博物馆讲科举文化,到瞻园讲太平天国历史和园林文化,到城墙博物馆讲南京城墙的由来和特点。后来影响越来越大了,学校就开始和景区合作,不仅我自己做志愿者,我还带学生来做志愿者,一批一批地传下去,学校的领导也很满意。”刘建明说。
随着校馆合作越来越紧密,不仅学生到景区做志愿者,景区的讲解员也到学校做志愿者,给学生们讲解南京的历史文化,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大,还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
刘建明告诉记者,这个五一节特别忙,五天时间,他是一天都不休息的。需要志愿者的地方特别多,因此他不仅要做讲解,要做引导,还要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比如遇到腿脚不好的人,上前帮忙搀扶。“这些游客对我们志愿者也非常客气,非常尊敬,我也就格外开心,满足了。”刘建明笑着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文/图/视频
关键词: